今天是6月5日,距离高考还有2天。
有人说,高考是一场人生的必修课,
无法跨越,还必须及格。
可是在我看来,
高考却只是一堂公开课,
它检验我们的成绩,
但却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
考生被高考改变命运的言论压得喘不过气来,
父母渴望孩子成功,
将全村人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。
但我想告诉所有人:
并不是高考改变命运,
而是读书改变命运,知识改变命运,
自己改变命运。
1
很久前流行这样一句话:
“高考其实就是所有年轻人在一起,
做同一份试题,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,
和什么人成为同学,做什么工作,
今后和谁相知、和谁旅行、和谁一辈子…”
我很认同这句话,
但却更喜欢龙应台说的:
“孩子,我要求你用功读书,
不是仅仅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
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
选择有意义,有时间的工作,
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
很多时候,
孩子总是被灌输好好学习,
才能考个好成绩,
可是孩子们并不知道,
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。
我们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,
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。
不能否认,
有些人的确通过高考确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黄鲸慧老师
他用一篇《凭借这6个学习方法, 他从国家级贫困县的普通高中考入清华大学》
刷爆了朋友圈,
他出生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
老师只能提供基本的知识,
他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,
所以拼搏成了他的代名词,
他自己总结方法,
一遍一遍试错很是辛苦,
每天给自己下狠心定目标。
终于
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
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
现在他已被报送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
所有人都认为,
是高考改变了黄鲸慧的命运,
但在我看来,
高考只是一座桥,重点还是过桥的人。
如果过桥的人心中有拼搏的斗志,
坚定的信念和进行不懈的努力,
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:
“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,
是想告诉你,
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。”
而高考,只是这一生中的一部分。
2
曾听过这样一句话:
“最最成功的人,往往经历过最多的失败。”
我深谙其中的道理。
几十年前,有一群落榜的学生,
用一场革命造就了这个国家。
几十年后,也有一群落榜学生,
成为了各个行业的精英,
让我们的生活为之改变。
可见,成功的道路并非高考一条。
所以,
想对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和父母说:
第一:高考不是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。
左宗棠曾写下:
“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
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。”
这24个字一直被李嘉诚挂在办公室里,
几十年不动。
世人只知道左宗棠封疆大吏,
但却不知他曾三次落榜。
即便这样,梁启超依旧评价他为:
“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”。
第二:学问不等于文凭。
梁启超的女儿在国外求学,
学习有些跟不上,感到非常沮丧,
于是梁启超跟女儿说:
“未能立进大学,这有什么要紧,
求学问不是求文凭,
考试是检验学业成果的一个方法,
万一遇到了挫折,
只须再接再厉即可,
无须因此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。”
第三:尊重孩子的选择,
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。
钱玄同曾对儿子钱三强说:
“你将来学什么,
我不包办代替你的主意,由你自己去选择。”
这话是在他儿子中学即将毕业时候对他说的。
那个时候,有人问他:
“儿子快毕业了,准备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呢?
有人建议他说:
“你是搞语言艺术的专家,
名气又大,应当叫三强接你的班。”
但他却说:应该叫他自己来决定。
于是,他问钱三强,
钱三强认真思考后,说:
“爸爸,我要学工!”钱玄同欣然同意。
很多时候,父母总是回想着干扰孩子的选择,
为他们选择专业,选择工作,
但却唯独没有问过他们:
你想学什么?你想做什么?
生命如此之短,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,
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,
才能不辜负生命一场。”
3
高考是一场修行,
有人为了它奋不顾身,
有人为了它拼尽全力。
我们总是听说,
“付出之后一定会有收获”,
却总是忽略下一句,
“但也许这种收获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。”
亲爱的孩子,三天后的你即将奔赴考场,
愿你拿出全部的实力,
证明自己十几年的付出,
无悔于青春
亲爱的家长,三天后你们的孩子即将奔赴考场,
愿你用爱去关心她们,
不论成败,始终如一。
高考,从来不是一个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故事,
它更像是关于独立、关于梦想、
关于勇气和坚忍的故事。
所以说,高考只是一时的成败,
余生的路很长,需要用一生去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