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9.1.5
农历:二零一八 十一月 三十
戊戍【狗】年
乙丑月 壬寅日
小寒
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;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月5-7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85°。对于中国而言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“寒”即寒冷的意思,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,“小寒”则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“大寒”相比较而言的,古人认为,小寒时天气寒冷,但还未到达极点。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“三九天”。

我国最早的历法之一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指出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
就是指农历十二月初次遇到寒流(寒冷)还算小的,所以叫做“小寒”,到月中的时候寒流(寒冷)就重了,就叫“大寒”。这段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。
白日隐寒树,野色笼寒雾,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,逼迫阴气所为。此时旧岁近暮,新岁即将登场,寒冷鸿飞疾,蛰伏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已经开始酝酿。
年节将至,年味渐浓,人们开始着手采购年货、写春联、剪窗花……全国上下一起为春节做着准备,也是人们最感温暖的时刻。

小寒三候
一候雁北乡,小寒二阳之际,虽然是冰天雪地,但是阳气已动,因此候鸟大雁感阳出现向北飞的迹象。
二候鹊始巢,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,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,开始衔草筑巢,准备孕育后代。
三候雉始鸲,羽毛漂亮雉鸟也被称为“阳鸟”,它们会感阳气的萌动而雌雄同鸣。

小寒乐事
寒冬易让人犯懒的时节,可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到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所以,此时宜出门走走,晒晒太阳,寻得雅事。

小寒花信风

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“花信风”,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。小寒的时候,天气正冷,腊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,此花的开放,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。

九九消寒图

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,家家时兴用“九九消寒图”来避寒养生。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,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,填满九九后春天就回来了。

围炉夜话时

在小易看来,逢年三九隆冬,最最值得期待的,是三五知己在寒夜里的小聚。那橘色的灯下,或躺或坐,旁边的红泥小炉上,一个用了很久的铁壶正冒着热气。我们大声说,大声笑,大口喝着热汤,人情之暖,早已胜过冬夜之寒。
小寒
小寒习俗

1腊祭
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,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,小寒即是腊月的节气。
“腊”的本义是“接”,取新旧交接之意。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,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。
汉应劫《风俗通。义》云:“腊者,猎也,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。或曰腊者,接也,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
“腊祭”含意取其有三,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,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;二是祭百神,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;三是人们终岁劳苦,此时农事己息,借此游乐一番。
2冰戏
北方入冬之后天寒地冻,冰期十分长久,动辄从十一月起,直到次年四月。
《宋史》有:“故事斋宿,幸后苑,作冰戏。”
《钦定日下旧闻考》中记载有:“西华门之西为西苑,榜曰西苑门,入门为太液池,冬月则陈冰嬉,习劳行赏。”
春冬之间,河面结冰厚实,冰上行走皆用爬犁。爬犁或由马拉,或由狗牵,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,推动前行。冰面特厚的地区,大多设有冰床,供行人玩耍,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,古代称为冰戏。
此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,《倚晴阁杂抄》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,写有:“明时,积水潭尝有好事者,联十余床,携都篮酒具,铺截锐其上,轰饮冰凌中,亦足乐也。”
3吃菜饭
古时,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,这天都会煮菜饭吃。
菜饭的品种亦很丰富,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、香肠片或是板鸭丁,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,十分香鲜可口。其中矮脚黄、香肠、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,可谓是真正的“南京菜饭”。
4食糯米饭

广州传统,小寒早上要食糯米饭。
这与他们注重食疗有关。小寒因处隆冬,土气旺,肾气弱,因此,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,补心助肺,调理肾脏。糯米饭太糯亦不好,一般是六成糯米和四成香米搭配,把腊肉和腊肠切碎后炒熟,加一些熟花生米和碎葱白,拌在饭里面吃。
小寒养生

所谓寒冬 而万物敛藏
想要做好小寒养生就该
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
使精气内聚,温润五脏
中医认为,小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,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。
说到进补,自古就有“三九补一冬、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。人们在经过了春、夏、秋、冬近一年的消耗后,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,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、抵御严寒侵袭,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。
一、起居有常“藏”阳气
早睡晚起
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
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,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,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。
冬日适当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
尤其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,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,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。
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,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。
保暖头足
中医认为,头和脚都是养生重点,这个节气外出,头部和脚特别容易受寒,寒又为百病之源,长期积累寒气,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。“寒性凝滞,寒性收引”,小寒时节,保暖是第一要务,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,外出记得带帽。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,并且头为诸阳之会,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。
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。比如可以抽出时间安静地看看书或是听听音乐。
除头部外,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;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,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,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。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,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,既温肾补阳,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。三九天里,沐浴后、洗头后都要注意头发和双脚的干爽,尽可能的擦干。而且出门前,头部和脚部要戴帽子和穿暖和的冬袜。

二、合理温补不盲目
小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,尤其要重视“补肾防寒”。
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,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,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。
民谚亦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之说,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。
但在这个进补的时节,同时又应当遵循“秋冬养阴”,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既不宜生冷,也不宜太过于燥热和油腻。
饮食结构依然要合理,注意荤素搭配。过量进食热量较高的羊肉、牛肉等食物,往往会产生内热,所以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,如大白菜、萝卜、香蕉、苹果和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从中医角度来说,海水性属阴冷寒凉,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。海带性味咸,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。因而,冬季食用海带,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。
小寒时节,天气除了严寒,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干燥,尤其北方供暖以后,因此要多饮汤汁,润燥生津。
适宜吃什么?

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,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、猪肉、鸡肉、鸭肉、鳝鱼、甲鱼、鲅鱼、海参、海虾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。烹调时应注意弥补食材的偏性,例如:羊肉偏热性,烧烤会增加燥热感,多吃容易上火,蒸煮、炖汤能更好保留其滋补的功效,又不容易上火。
另外还建议大家多吃一些滋补类的食物,如:板栗、核桃、红枣、桂圆、红豆、芝麻、山药、莲子、百合等。
禁忌吃什么?
1.少食性寒凉的中药,如金银花、薄荷、西洋参等,以免伤脾胃阳气。
2.切忌各种黏硬,生冷瓜果、冰淇淋、冰冻饮料等。
3.忌各种寒凉食物,如绿豆、绿豆芽、柿子等。
在此提醒大家,适宜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吃、顿顿吃,不适宜的食物也并非一点儿也不吃,要掌握“适度”。

三、适当锻炼 调畅情志
民谚曰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到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。
在这干冷的日子里,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,如晨早的慢跑、跳绳、踢毽等。
在此节气里,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。
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谓“血遇寒则凝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运动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。因为此时气温很低,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,极易发生运动损伤。
小寒时节寒风凛冽,阴雪纷纷,易扰乱人体阳气,使人萎靡不振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冬天日照减少,易引发抑郁症,使人情绪低落,郁郁寡欢,少言懒动。
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,注意精神的调养,保持乐观,节喜制怒。可以多听听音乐,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。
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,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,并注意动静结合。动可健身,静可养神,体健神旺,可一扫暮气,振奋精神。
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,增添乐趣。
小寒节气食疗的养生药膳
当归生姜羊肉汤

[配料] 当归20克,生姜30克,羊肉500克,黄酒、调料适量。
[做法] 将羊肉洗净,切为碎块,放入砂锅中,加入当归、生姜、黄酒及调料,加入足量清水,炖煮1~2小时,食肉喝汤。
[功效] 温中补血,祛寒强身。
山药炖鸡汤

[配料] 农家鸡1只,山药1根,枸杞1小把,葱、姜、料酒、盐适量。
[做法] 鸡宰杀后,清理干净腹腔,剁成小块;葱、姜洗净,姜切片,葱打成葱结。将切好的鸡块放入锅中,加入足量冷水,烧开后撇去浮沫,加入一汤匙料酒,放入姜片、葱结。煮开后转小火,加盖,慢炖大约30分钟。山药去皮切成小块,加入锅中,继续加盖炖10分钟。枸杞用清水冲洗干净,加入锅中,继续加盖炖10分钟,开盖加盐调味即可。
[功效] 御寒补肾,美容养颜。
丝瓜西红柿粥

[配料] 丝瓜500克,西红柿3个,粳米100克,葱姜末、盐、味精适量。
[做法] 丝瓜洗净去皮,切小片;西红柿洗净,切小块。粳米洗净放入锅内,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,改小火煮至八成熟,放入丝瓜、葱姜末、盐煮至粥熟,放西红柿、味精稍炖即成。
[功效] 清热去火,化痰止咳,生津除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