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
详细内容NEWS DETAIL

详细内容

详细内容 BOYU ESTATE 博宇首页 - 详细内容
 
清明 万物清明,雨纷纷,念故人
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”

“满眼游丝兼落絮,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。”

清明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。

又是一年清明时。

《历书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
《淮南子﹒天文训》 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“清明风”即清爽明净之风。

又《岁时百问》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

可见清明是天朗气清、春明景和之义,此时风和日丽、桃红柳绿,气候宜人而适于农作物生长。农谚说 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, 东汉崔寔《四民月令》载:此时农事繁忙,桑树发芽,蚕农亦开始劳作。

清明时节,一方面气温变暖,另一方面冬季残留的冷空气仍在“负隅顽抗”,这就造成了冷暖空气交汇,降水增多。

故杜牧有诗云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
清明三候:

一候桐始华。

二候田鼠化为鴽。

三候虹始见。

桐始华。

田鼠化为鴽。

虹始见。

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为农事所设。因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文化内涵,又成为中国传统节日,也即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它与上元(元宵、正月十五)、立夏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、冬至、除夕(春节)一起构成民间重要传统节日“八节”之一,现已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寒食节,又名熟食节、禁烟节,冷节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,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而设立。其实,从历史的实际来看,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。 古人因季节不同,用不同的树木钻火,有改季改火之俗。而每次改火之后,就要换取新火。新火未至,就禁止人们生火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司煊氏》 :“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。”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,在街上走,下令禁火。在禁火之时,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,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。寒食节习俗除了冷食,还有祭祀、上坟、斗鸡子、荡秋千等。

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,人们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。诗人们的作品,也往往是寒食、清明并提,如韦应物有诗句:“清明寒食好,春园百卉开。”白居易也说: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”朝廷鉴于民间寒食、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,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,清明到来时,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。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,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。

宋元时期,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,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。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,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、蹴鞠、荡秋千等,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。

除了与寒食节相融,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——上巳节的内容。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,主要风俗是踏青、祓禊(临河洗浴,以祈福消灾),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。晋代陆机有诗写到:“迟迟暮春日,天气柔且嘉。元吉隆初巳,濯秽游黄河。”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、踏青的生动写照。

约从唐代开始,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,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。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,在哀悼祖先之余,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,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。因此,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。秉性贪玩的孩童,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,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“少年分日作遨游,不用清明兼上巳”。

融汇了寒食节、上巳节两个古老节日的精华之后,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、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
 

 
 
 
Copyright © 2005-2011 山东博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首页|新闻中心|楼盘信息|联系我们
LWBOYU.COM -